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 
				 研究对象  | 
			
				 教育现象  | 
		|
| 
				 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 
		||
| 
				 研究任务  | 
			
				 揭示教育规律  |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的规律  | 
		
| 
				 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  | 
		||
| 
				 人物  | 
			
				 相关著作/地位  | 
			
				 主要教育思想  | 
		||
| 
				 孔子  | 
			
				 《论语》  | 
			
				 教育对象  | 
			
				 教育公平  | 
			
				 有教无类  | 
		
| 
				 教学原则  | 
			
				 因材施教  | 
			
				 孔子最早提出这一思想;朱熹将其概括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 
		||
| 
				 启发诱导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最早)  | 
		|||
| 
				 思孟学派  | 
			
				 《学记》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学的雏形”  | 
			
				 教学原则  | 
			
				 教学相长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 
				 豫时孙摩  |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 
		|||
| 
				 循序渐进  | 
			
				 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 
		|||
| 
				 长善救失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 
		|||
| 
				 课内、课外相结合  |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 
		|||
| 
				 启发诱导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
| 
				 孟子  | 
			
				 性善论  | 
			
				 人的本性中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  | 
		||
| 
				 明人伦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
| 
				 理想人格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 
				 教学要求  | 
			
				 深造自得;盈科而后进;教亦多术等  | 
		|||
| 
				 荀子  | 
			
				 性恶论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 
		||
| 
				 教育目的  | 
			
				 教育应当以大儒为目标  | 
		|||
| 
				 学习过程  | 
			
				 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 
		|||
| 
				 墨子  | 
			
				 素丝说  |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 
		||
| 
				 知识来源  | 
			
				 “亲知”“闻知”“说知”  | 
		|||
| 
				 人物  | 
			
				 相关著作/地位  | 
			
				 主要教育思想  | 
		
| 
				 苏格拉底  | 
			
				 西方启发式教学第一人  | 
			
				 “产婆术”,分为讽刺、定义和助产三步;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 
		
| 
				 柏拉图  | 
			
				 《理想国》  | 
			
				 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确立了“四艺”课程体系(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 
		
| 
				 亚里士多德  | 
			
				 《政治学》《论灵魂》  | 
			
				 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观点;倡导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  | 
		
| 
				 昆体良  | 
			
				 《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 
			
				 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班 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 
		
| 
				 人物  | 
			
				 著作  | 
			
				 地位/评价  | 
			
				 主要教育思想  | 
		
| 
				 培根  |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首次提出了实验归纳法  | 
		
| 
				 夸美纽斯 (近代)教育学之父  | 
			
				 《大教学论》  |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 
			
				 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泛智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制定了统一的学年制和学日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原则(教师教学的金科玉律)、系统性原则等  | 
		
| 
				 洛克  | 
			
				 《教育漫话》  | 
			
				 ——  | 
			
				 “白板说”;绅士教育  | 
		
| 
				 卢梭  | 
			
				 《爱弥儿》  | 
			
				 ——  | 
			
				 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 
		
| 
				 裴斯泰洛齐  | 
			
				 《林哈德与葛笃德》  |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 
			
				 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化  | 
		
                2025年教资上岸大本营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
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登录下载附件
微信扫码登录下载附件
二维码失效
请点击刷新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